第 96 章 祭酒(2 / 4)

双璧 九月流火 3071 字 8个月前

了。程大郎说他看到程思月时很意外,三妹被家里宠得厉害,但他没想到程思月如此胆大妄为,竟然只身来全是男人的国子监。他呵斥了程思月一顿,但国子监上课期间不允许私自离校,他为这点小事去和监丞请假也不值得,所以程大郎托人去雇马车,让人将程思月送回成国公府,他在国子监门口目送程思月上车后,就回去了。我问过和他同学舍的监生,时间、行程都对得上。”

明华裳忙问:“接走她的那个车夫呢?问过吗?”

“问过。”明华章说,“他自家养了马,在长安周边驾车,长途短途都接,专程送那些家里没马车,却又需要出门的行人女眷。他说那日他正在国子监附近寻生意,被国子监奴仆叫住,让他送一位娘子回家。他走到东市附近时,那位娘子说要去东市买布,让他在亲仁坊停下。车夫没当回事,将人放下就走了。”

程思月中途下车?明华裳问:“之后还有人见过她吗?”

“目前没有。”明华章道,“我派了人沿路打探,看看能不能找到目击人。另外车夫的话也不能尽信,我今日已让人去东市车马行打听了,估计明天会有消息。”

明华裳听着着实佩服,瞧瞧明华章的办事效率,一句话没说,但许多事已经办好了。他从不轻易下结论

,哪怕是证人在他眼里也分正面和背面,各条调查线交替铺陈,思维缜密,面面俱到,这份规划力和执行力,看着就让人觉得可靠。

明华裳由衷说:“二兄,有你真好。”

明华章不以为然:“朝廷将这么重要的案子交给我,我身为长安父母官,这么久了连凶手都抓不到,哪里好了?”

明华裳没再说话。她年少时曾觉得,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可爱的、俊俏的、风趣的,或者每时每刻都陪着她宠着她的人共度终生,后来她慢慢长大,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郎君,各式各样的婚姻,突然觉得,可靠,才是对一个男人最高的赞誉。

他不是神灵,无法呼风唤雨,事事顺心,让妻子不受任何风吹雨打,但他值得相信和托付,只要和他在一起,就会相信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风波,他们都能携手渡过。

这样一个人,无论作为兄长、丈夫还是长官、下属,都会让人打心眼里踏实。敢将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也敢信任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背叛。

若黄采薇、程思月身边有这样的男子,她们的冤魂何至于久久不得见天日呢?

明华裳低头看着程思月的画像,说:“这是第二次涉及国子监了吧。黄采薇也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国子监出现的是不是太频繁了?”

“我也觉得凶手和国子监脱不了干系。”明华章说,“监生不能随意离开国子监,但主簿、博士、助教等官吏可以,还有在国子监内侍奉的奴仆,都有作案可能。另外也不能完全排除学生,虽说国子监管理严格,但并非没有出去的门路,这些人都得仔细查。”

明华裳听着皱眉:“这也太得罪人了。”

国子监不同于普通学塾,这是朝廷最高学府,里面就读的都是公侯之子、高官之后,还有日本、新罗等国的留学生。调查这些人,外部阻力会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惹火烧身。

明华章垂眸研墨,侧脸在烛光下宛如玉质,清冷如瓷:“树敌算什么,如果凶手在国子监内,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我真正担心的是,凶手是沿路之人,发现程思月落单后临时起意杀人。”

前一种只要慢慢查,还能锁定疑犯,但如果是后一种,那就真是大海捞针。而女皇给京兆府的最后通牒就在年前,京兆尹不要脸地将这件事全部推到明华章身上,成了是京兆府的功劳,不成有明华章顶罪。

明华裳抿着唇,她不能接受那些女子凄惨死去,而杀害她们的凶手竟还逍遥法外,洋洋得意;她也不能接受,明华章这么好的人,他分明可以成为一个有功于国、有利于民的好官,却要因为官场的丑风恶习,早早就折戟沉沙,沦为牺牲品。

如果能缩小嫌疑人范围就好了,重点观察,总好过一个个问话,平白给明华章树敌。明华裳意识到凶手画像刻不容缓,但目前只有两个样本,还是太少了。

她需要黄采薇的信息。

第二日,明华章照例天一亮就出府。明华裳没有借口再跟着,只能待在府内,但她并没有闲着,她汲取江陵的经

验,给长安城内的乞儿铜钱,让他们帮她盯着黄祭酒家,尤其注意黄夫人。

☾本作者九月流火提醒您最全的《双璧》尽在[格格党?文学],域名☾

她就不信,父亲为了名声,不愿意让人查女儿死因,母亲也能如此铁石心肠吗?

明华裳的运气十分好,才第三天,她就接到消息,说黄夫人出门了。明华裳连忙让人套车,去东市和黄夫人“偶遇”。

这些天因为连环杀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