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卫军第一批士兵(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1120 字 7个月前

宗子们满心疑问,但没人开口,只是定定的看着赵孟启。

赵孟启清清嗓子,“我大宋对宗室还是很宽容的,只要有那个本事,便是宰相也做的,当然,考虑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舞文弄墨,科举之途也并不容易,所以我打算,给你们开放另外一条路,从军,在沙场上求取功名!”

宗子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室不得触碰军权,可是祖上传下来的铁律啊!

燕王怕是疯了吧!

“殿下,你难道一点都不怕在将来,掌军的宗室拥兵自立,造反作乱么?”有人忍不住问出了声。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拥有皇家血脉的人,似乎比一般人会更向往当皇帝,而且要是造反也更加拥有号召力。

赵孟启自然也明白这点,他知道让宗室涉足军队,有利也有弊。

可是他知道,即便是北宋末和南宋末那样乱糟糟的时候,也没见有宗室举旗自立的,说明几百年的宗室制度实行下来后,一般赵氏子弟对当皇帝的兴趣,没有其他朝代的宗室那么强。

甚至是除了‘斧影烛声’这件难以确证的事外,大宋的皇位传承也没发生过什么惊心动魄的事。

因此他觉得不需要对宗室过于防备,而且退一万步来讲,如果真的出一个可以谋朝篡位的猛人,对大宋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毕竟如果历史不变,这大宋没多少年了。

而且他打算仿照后世的经验,对大宋的军制进行改革,在使其增加战斗力的同时,也绝对不会沦为某些人的私军。

说起私军,其实大宋南渡以来,许多军队都有不同程度的私军化,经过朝廷这么多年努力,已经改善了许多,但依然存在。

这些也是赵孟启需要慢慢解决的事,但现在没必要说出来。

“本王不怕,若是真的能让你们带着军队造我的反,那也是我的无能!”

这话说得很平淡,却让宗子们深深感受到了赵孟启强大的自信,甚至有种霸气凛然。

“你们当知道,我是立志要有一番作为的,我既然要了‘燕’这个封号,就已经决心将陵寝修在燕山,否则宁可死无葬身之地!”

“想要达成这个愿望,那必然是要强军的,但这个光靠我一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到的,你们身为赵家子孙,可有志气与我一同努力!?”

说完,赵孟启便平静的等着宗子们的答复。

宗子们都迟疑不决,不知道燕王到底是真心,还是在玩花样引他们上钩。

赵鹤云犹豫了许久后,带着一丝期盼,“殿下确有北伐之心?”

“此生之志,九死不悔!”

赵孟关咬咬牙,“殿下真心让我们从军?不怕我们有二心?”

“不怕!相对来说,我更怕被异族灭国。”

赵孟颒似乎还有些顾虑,“殿下,如小弟这般文弱之人,从军有何用?我这手,能提笔,却难握刀。”

“文弱?你有我以前文弱么?即便是现在,从外表来看,你的身体也该比我强吧。就算真文弱也不打紧,练就是了,咱们祖上可是实打实的军人,难道练起来会不如那些泥腿子么?”

“这?殿下说得有理,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赵孟颒有了一点信心。

“何况,军中除了能上阵的勇士,也一样需要谋士、后勤、管理这些文职,别怕没有用武之地!咱大宋带兵的进士官都一抓一大把,你放心就是。”

“小弟明白了,之前是小弟想得狭隘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小弟不愿再做书生,只愿追随殿下,光复河山,中兴大宋!”

嘿,这赵孟颒说是不做书生,但话里还是一股书生气。

接着赵孟曦挥起拳头,“对对对!小人愿意追随殿下,创下万世伟业!”

随即,剩下的宗子也踊跃表达从军效忠之心。

赵孟启心里清楚,这些人其实未必都像嘴上说的那样乐意从军。

虽然朝廷没有如前代那样厚待宗室,但出身让他们具有比普通人更多的优势,稍微努力一点点,就能过的很舒服。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志向的,愿意躺平安享富贵的,应该才是多数人的选择。

只不过他们真的害怕赵孟启,万一逆了他的意,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何况这挑泥担土真不是人干的活啊,太受罪了!

对于赵孟启来说,这些人现在是不是真心没关系,只要进了大熔炉,自己就有信心将他们炼出来,大不了,就多一些炉渣而已。

“很好,既然大家都愿意为了复兴大宋而努力,那本王就欢迎你们加入燕王卫军!”赵孟启一脸满意欣然。

没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