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各国的举动(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054 字 2023-03-27

可接触者匍匐在地上,不敢置信的看着吐蕃人把枪头交到自己的手上,

他简直受宠若惊,一直以来的生活告诉自己,自己是不可接触者,是达利特,是影子落在了别人身上都是有罪恶的存在,没想到居然会被人授予武器,这可是刹帝利的特权啊!

“现在你们只要你们从军杀敌,那你们将会获得能耕种土地,只要你们能够为赞普而战,那你们就将会享受成为自由人的荣光!”禄东赞对这人道。

说实话,禄东赞也不是很懂得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他就是把达利特当做是吐蕃的农奴。

现在整个吐蕃讨伐戒日王朝的时候,发现随着领土的扩展,出现所有小国常见的问题,那就是本族的人数有些不够用。

尤其是吐蕃族人多数生活在高原上,长时间在平原地区生活,对于吐蕃族人本身也是有着非常大的负担,对吐蕃来说,想要适应高原下的生活,也一样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吐蕃内部经过商量后,便开始组建戒日王朝的当地炮灰。

第一批的炮灰是由吠舍和首陀罗两个阶级的炮灰建立的,然后他们见到刹帝利组建的军队后直接就跪了,根本就没半分敢对刹帝利动刀的勇气,简直浪费吐蕃的粮食。

所以吐蕃便放弃培养这批人,同时禄东赞便选择这些被戒日王口中的达利特作为炮灰,让他们也享受到吐蕃农奴一样的待遇。

那就是拿上武器,只要在战场上获得一个首级,那就能从农奴成为自由民,在转职后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

毕竟印度真不缺少田地,而且都是良田,至少吐蕃的农奴听到这消息时,那可真是双眼发光,仿佛人生都有了新的希望似的。

这些东西对于达利特来说简直就是做梦,也正是因有这种感觉,达利特就更不敢置信了。

而且婆罗门对达利特的统治也真的太漫长了,从种姓制度开始,达利特便是一直在反抗。

但每一次反抗都被上面阶级的人无情镇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失败,就算是达利特自己也都认为自己是不可接触者,是最低贱的平民,他们已经对自己的未来彻底绝望。

但就在这时候,吐蕃人过来了,说是要给与自己正常人的地位,更是能够拥有土地,而条件只是需要取得一个人头而已。

对达利特来说,这条件真的太轻太轻,轻得就仿佛是他们漫长的黑暗中陡然照射出一道璀璨的光辉落入到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能被拯救的。

这么多达利特不是什么人都敢跟随吐蕃的,但同样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一辈子做贱民。

只要一个人跟随吐蕃然后从吐蕃手中获得了对应奖励,那对达利特来说就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他们从贱民重新蜕变成真正的人。

哪怕这个过程很辛苦,甚至需要数不清的达利特的尸体去铺垫,但至少对他们来说也有了摆脱底层的希望,希望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希望还在,那他们就还拥有反抗的勇气。

当然,也算达利特们机缘巧合赶上好时候,毕竟这时候的吐蕃上下正处于卧薪尝胆,想要打败大唐,迎娶大唐公主的特殊阶段。

在这时间段,吐蕃的一切战略都是围绕着打败大唐迎娶公主建立的。

所以首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吐蕃自身国力和军队战斗力。

又加上吐蕃进入了扩展期,又学习大唐弄均田制与府兵制,连自己的农奴都解放了,自然也不差带上你们这些戒日王朝的奴隶。

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增加吐蕃战斗力的国策,松赞干布都非常有兴趣试一试。

与之对比,那些什么婆罗门,什么刹帝利,真的打起来也都只是银样镴枪头,一点实力都没有,这种制度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一起跟我来学习大唐的府兵制与均田制。

当然,吐蕃的这种冲劲大概松赞干布在时能一直维持下去,但等到松赞干布死了,继承者没松赞干布这种就是想要娶大唐公主,一切为战力服务的魄力,那想来应该就会很快就投入到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中。

毕竟这制度对待外敌的时候弱归弱,但是在统治上那是真的方便。

只不过,现在的吐蕃有着自己本土宗教苯教,有着从大唐那里血来的府兵制与均田制,不说能完全抵挡婆罗门教派和种姓制度的侵蚀,但抵挡一代两代人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最重要得是松赞干布与禄东赞一边改革一边进入到戒日王朝的领地,自然而然的会对原本属于婆罗门教派为核心,种姓制度为依托的印度半岛带来一股新的风气。

对达利特们来说,因为他们的力量对整个种姓制度来说实在是太弱小了。

现在吐蕃的到来,给与他们力量上的强化,至少让他们对上种姓制度不再是毫无希望了。

但他们也许只有两代,甚至一代的时间,在这时间中达利特如果不能成长为在吐蕃举足轻重的力量,那等到吐蕃的雄心懈怠下来之后,为了收服婆罗门体系